華為數據存儲與機器視覺產品線總裁周躍峰
海量數據場景,華為戰(zhàn)略有什么變化?
華為不是第一天進入海量數據存儲這個市場,從2009年推出第一代集群文件存儲產品以來,已經經歷了十年的磨練。并且從2017年開始已經連續(xù)4年成IDC中國軟件定義存儲市場的領導者。那么這一次OceanStor存儲Pacific系列新品發(fā)布,意味著什么呢?
首先看OceanStor存儲Pacific系列是什么?
從發(fā)布會可以看到,這雖然是一個新系列,但并不是從0開始。首先它包含系列化專用硬件,如容量型、性能型。之前已有2U、4U專用存儲設備,本次推出了一款全新的5U120盤高密大容量硬件進一步豐富產品系列,并且下半年還會有高密高性能的機型問世。除了硬件,這個系列還包含分布式軟件,提供塊、文件、對象和大數據多協議融合、互通,以及下一代彈性EC等能力等。
理解了Pacific系列包含哪些內容,再看華為本次重點闡述了面向海量數據場景的戰(zhàn)略方向,我簡單維納為如下三點:
? 技術引領:繼續(xù)堅定軟硬結合的創(chuàng)新路線,打造最領先的產品能力;
? 商業(yè)創(chuàng)新:有深厚的數據冗余保護和縮減技術積累背書,推出可得容量商業(yè)模式;
? 行業(yè)深耕:進一步加大行業(yè)場景化方面的投入。
很明顯,這一次發(fā)布會除了常規(guī)的新品發(fā)布外,華為更希望向產業(yè)、向客戶傳遞自己成為海量存儲領域領導者的決心。
高密新品,樹立海量存儲高端品牌
華為OceanStor存儲Pacific集中體現了華為對未來二、三十年發(fā)展的敏銳洞察,產品的價值和意義自然非同一般,堪稱自帶光環(huán)。此次發(fā)布的OceanStor存儲Pacific系列中高密大容量型存儲設備,而吹響了華為打造海量存儲高端系列的沖鋒號。
縱然是滿足大容量存儲,當今的產品有很多,大多是基于通用服務器加分布式存儲軟件。
華為這款高密新品有什么特別之處嗎?
首先是極致密度。業(yè)界通用的存儲型服務器,一般是4U36盤位, 12U空間里僅能支持108塊磁盤。與之相比,華為的高密大容量型設備在5U空間支持120塊磁盤以及2.4PB物理容量,密度提升了2.67倍,空間節(jié)省62.5%。
其次是極致容量。海量存儲領域通常采用糾刪碼(Erasure Coding,EC)的技術,一種全局熱備技術,所有磁盤均參與數據讀寫,只要少部分存儲空間,就可以滿足故障恢復的需要。相比多副本技術,磁盤利用率可大幅提升。
華為將120塊磁盤分為8個故障域獨立的虛擬節(jié)點(vNode),虛擬節(jié)點之間實現EC冗余,2臺設備就可以實現92%以上磁盤利用率;另一方面,采用了專用引擎芯片設計,對于EC編解碼進行卸載,在滿足可靠性和容量需求的同時,性能相比副本不降低。
為了實現極致密度和極致容量,華為給我們秀了一把黑科技:雙向抽拉、坦克鏈、vNode、碳纖維導熱墊、VC相變散熱、航空對旋增壓風扇。。。目不暇接,相信后續(xù)華為會有更詳細的解讀,此刻我只想說:有技術就是任性!
小結
前進中曲折,曲折中前進。螺旋式上升,這是任何事物發(fā)展所遵循的規(guī)律。
整個海量存儲產業(yè)(或者說分布式存儲產業(yè))前些年的快速發(fā)展,離不開通用服務器和軟件定義帶來的靈活性優(yōu)勢,使得其被企業(yè)快速接受。
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軟件定義存儲的局限在智能時代海量數據襲來時變得很刺眼。也許這也是華為在此時推出Pacific系列及高密專用硬件的意圖:就是在AI時代建立新的規(guī)則、新的標桿,通過軟硬結合的創(chuàng)新,引領產業(yè)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