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存儲開始 七招教你構建綠色數據中心
李雋 發(fā)表于:11年02月06日 00:00 [轉載] IT168
MAID磁盤降速:有空就歇歇
暨服務器產品成為數據中心綠色節(jié)能的核心環(huán)節(jié)之后,存儲設備也開始成為數據中心機房省電議題中不可缺少的關鍵。相關以綠色節(jié)能為重要訴求的技術開始受到矚目,例如MAID(Massive Arrays of Idle Disks)技術,一些廠商宣稱采用MAID技術可為磁盤陣列節(jié)省20%-30%的能源消耗。
簡單來說,MAID技術能夠僅在需要進行數據存取時才開始啟動硬盤,硬盤不必隨時處于活動的在線狀態(tài),從而達到省電效果。主要應用在近線存儲(Nearline Storage)設備,尤其適用備份、歸檔等領域的應用。
目前廠商多是將MAID用于近線存儲設備,如虛擬磁帶庫(Virtual Tape Library,VTL)或SATA磁盤陣列,但也有少量是應用于在線存儲系統。在MAID的運作機制上,有些是以RAID為單位,有些則是以一臺設備為單位,讓這臺設備上的所有硬盤同時進入省電的狀態(tài)。
采用MAID能獲得的省電效果則根據不同的系統和作業(yè)型態(tài)而有所差別,不同的廠商宣稱了不同的省電百分比,通常都在20%-30%范圍內。
一般來說,省電模式又會分階段性進行,以Nexsan的AutoMAID為例,可分為三階段,而各個階段的時間間隔可由企業(yè)自行定義。
舉例來說,在2分鐘內沒有讀取數據時,讀取頭就會自行停留至沒有存取數據的地方,以節(jié)省讀寫頭的功耗;過了10分鐘后若仍沒有讀取,就會進入第二階段,硬盤會降低轉速至4000rpm;若過了15分鐘后仍沒有讀取數據,就會進入第三階段,硬盤于是會停止運轉,等到系統呼叫時再啟動,但由于硬盤仍處于通電狀態(tài),因此還是在“準備狀態(tài)”。根據Nexsan方面的技術人員表示,磁盤再啟動的時間約為10~15秒。
盡管目前已經有諸多的產品支持MAID技術,但關于MAID技術仍然有一定的爭議性,一些對該項技術抱懷疑態(tài)度的人認為,MAID技術要求定時的啟動磁盤,頻繁的停轉或者啟用磁盤,本身更容易對磁盤造成損壞,磁盤啟動之后如果保持一定的轉速能獲得更高的效率。這個技術目前是否足夠成熟,還需要進一步在應用中檢驗。
存儲整合:雞蛋放到一個籃子里
前面我們已經介紹了以綠色節(jié)能為重要訴求之一的一些新興技術,這些技術也許并非是完全為了綠色節(jié)能而被開發(fā)出來,但都因為其綠色節(jié)能特性在今天格外受到關注。但是存儲系統要節(jié)能省電,僅僅利用一條或者幾條新興技術是不夠的,若企業(yè)要進一步節(jié)省存儲設備所消耗的電力,還需要從整體的系統架構層面去考慮。
事實上,由于中國存儲應用現狀的局限,一些企業(yè)仍然傾向于采購DAS系統來滿足存儲需求,而當企業(yè)業(yè)務發(fā)展較快,數據爆炸式增長的時候,原有的系統很快不能滿足新的業(yè)務需求,導致企業(yè)需要采購新的設備,如果新的設備無法和以前的設備較好的整合,就很容易在企業(yè)內部形成了大量的分散的存儲孤島。這些存儲孤島不但導致大量閑置的存儲空間無法充分利用,同時也導致了企業(yè)存儲系統不必要的能源消耗。
據業(yè)內估計,普遍企業(yè)IT系統中的存儲利用率只有25%-40%,即大約有60%-75% 的存儲容量還沒有被使用,卻在不停地消耗能源。合理的存儲整合的方案能有效解決這個問題,通過共享存儲,讓所有磁盤都可以存取數據,平均存儲利用率可高達60%。從而有效減少了不必要的能耗。
毫無疑問,一個統一的存儲網絡在單次采購的成本上完全無法與簡單的DAS設備相提并論,實際上,這是很多企業(yè)仍然優(yōu)先考慮DAS系統的重要原因之一。對此,一些業(yè)內專家給出了如下建議:
1. 存儲采購不能僅僅比較單次采購成本,設備維護成本、管理成本、未來擴展成本、以及運營的風險成本等等都應該計算在內。企業(yè)應根據自身對存儲系統的性能、容量、增長趨勢等多方面要求進行評估后,再選擇合適自身的存儲架構。
2. 進行DAS系統采購的時候,企業(yè)也應該充分考慮未來擴展的問題。一些DAS系統能夠平滑的升級到SAN系統,這樣能夠節(jié)省未來升級的投資。例如一些帶有光纖主機接口,后端同時支持多種磁盤接口的存儲系統,這樣即使未來需要升級到存儲網絡架構,也可在原有系統的基礎上進行升級。
實際上,存儲整合是一項較為基礎的工作,我們此前提到的一些其他的節(jié)能舉措,有些也需要在存儲整合的前提下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例如分層存儲等等,合理的存儲整合解決方案并綜合應用一些有效節(jié)能的新技術,能夠實現高效存儲數據,減少機器及磁盤數量,解決急速增長的能源消耗問題。此外,這個策略還可以減少系統的復雜性,降低成本,還可以改善網絡效率和性能表現,從而對新的業(yè)務需求能做出更好的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