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的服務器CPU發(fā)展路線圖
Magny-Cours平臺內存連接設想圖,通過外接緩沖器的方式連接更多的DDR3-DIMM,不過這個方式在今年的Nehalem-EX平臺上就將出現
在2009年下半年,我們將會看到AMD 6核的Istanbul,相信它的競爭對手就是Nehalem-EX,不過從現有已透露的規(guī)格上看,想要超越后者基本上沒有希望,仍然采用DDR2平臺甚至讓人多少有些失望。所以我們的目光應該向2010年,步入DDR3平臺的Magny-Cours和Sao-Paulo,當然我們也希望那時AMD給處理器配備的HT帶寬可以趕上QPI。
最后我們可以用一個綜合的發(fā)展路線圖來表述一下雙方的未來走向,在相應的時間點上將出現什么競爭態(tài)勢也將一目了然。
以相同的時間軸制作的AMD與英特爾服務器CPU發(fā)展路線圖,預計2011年AMD將跨入32nm時代,而從Sao-Paulo開始,AMD將把HT總線數量提升到4個,但愿那時的主頻和位寬也能用相應的提升(點擊放大)
總的來說,AMD的設想似乎更遠,而英特爾的戰(zhàn)略也很清晰,但2009年對于雙方都將是重要的一年,尤其是對AMD而言?,F在,英特爾的至強家族已經在市場上占據了強勢地位,Nehalem的到來只會加分而不會減分,可相對于上一代產品,Shanghai的亮點實在有限,其后來者 Istanbul也不見得有多大起色。在與Nehalem家族的競爭中,Opteron也許只能更多的靠價格手段來維護自己的市場領地。但如果 Nehalem性能領先明顯,對于成本并不太敏感的企業(yè)級市場,是否還會繼續(xù)青睞Opteron就很難說了。
另一方面,AMD在2008年將半導體工廠分割獨立,那么在2009年也將進入一個全新的發(fā)展階段與環(huán)境,這種產品設計與制造分家狀態(tài)的磨合期也將會對AMD的供貨帶來不確定因素。產品的發(fā)布不代表產品進入了市場,只有產品能穩(wěn)定的批量供貨,才能保證穩(wěn)健的OEM關系,尤其是在性能可能不如對手時更為重要。這些對于原來擁有工廠的AMD就是一大挑戰(zhàn),那么在2009年這一因素就更不能忽視。而穩(wěn)定的供貨也只是保證市場份額的基礎之一,還有很多方面會左右OEM客戶的選擇,比如價格、性能與節(jié)能表現等等。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講,AMD的風格向來以實用為主?,F在它在CPU與GPU兩條戰(zhàn)線上爭戰(zhàn),所處的地位和環(huán)境也都比較相似,這也許就是它的風格使然。在GPU市場,基本上是NVIDIA更喜歡在技術上拔尖,引領方向,在CPU市場,這一角色換成了英特爾。AMD推出的HD4xxx系列GPU就是實用主義的表現,在市場上也獲得了良好的反饋,不過后繼的發(fā)展?jié)摿筒蝗鐚κ值?80/260家族。那么在CPU市場上呢?技術第一的頭銜仍然由你英特爾掌握,我只要市場最大化就好了,所以我們看到了Opteron的一些保守做法?;蛟S,市場也會接納AMD的這種風格,就像GPU市場一樣,可這里涉及到了性能、價格、周邊配套組件、行業(yè)支持等多個方面,每個用戶"務實"的角度也不盡相同,所以AMD的思路也會遇到很多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HD4xxx的成功就是基于其與對手相差甚微的性能表現),而且越有慣性的東西,雖說改變不易,但當真開始朝相反的方向改變時,再變回來的難度也就同樣巨大。對照現有的情況,我們不得不說Opteron的風光已經不在,并且在近期也無法迅速扭轉這個局面,還剩多少用戶在被慣性所驅使而堅守陣地?他們快倒戈了嗎?相信 2009年里這個問題會一直懸在AMD的頭上,而這個問題是否變得更為尖銳,就看2009年Nehalem服務器CPU家族的價格策略了。
對于2009年服務器CPU市場的具體競爭走向與結局,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在為英特爾叫好的同時,我們也為AMD加油,因為我們希望客戶們能在新的一年中買到更優(yōu)秀與更實惠的服務器,相信這也是英特爾與AMD所希望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