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光南院士關注國產操作系統,是因為這與國家信息安全密切相關。他把操作系統比作地基,應用程序是地基上的房子。他解釋道,“只要電腦聯網,誰掌控了操作系統,誰就掌握了這臺電腦上所有操作信息。被監(jiān)控、被劫持、被攻擊、被停服或禁售,證書、密鑰失控,無法加固、無法打補丁、無法支持國產CPU等問題都是隱患?!?/p>

2013年,中國工程院提交了一份文件,倪光南院士參與撰寫并建議“基于共享軟件架構,發(fā)展中國自主可控的操作系統”。同年,他成為中國智能終端操作系統產業(yè)聯盟的推動人。按照設想,該聯盟通過推出統一的應用商店,引導國產操作系統的眾多開發(fā)方修改各自的系統,適應應用商店的標準,從而實現不同版本的統一。

作為國產操作系統的重要倡導者之一,談及當下迅猛發(fā)展的操作系統,倪光南院士強調,包括操作系統在內的核心技術,中國是肯定需要掌握的。關鍵核心技術還是要立足于自主創(chuàng)新,要自主可控。國家層面對此大力支持,很多企業(yè)在這方面也做得比較成功。

但同時,倪光南院士也指出,也必須看到目前國內主要有兩大短板,一個是硬件,被人家卡脖子的,芯片設計還可以,但EDA,電子工程設計、電子設計自動化工藝是較大短板。此外還有工業(yè)軟件、基礎軟件這方面,包括操作系統、工業(yè)軟件短板。

現今,行業(yè)內外逐漸達成共識,計算機發(fā)展依賴芯片,芯片依賴集成電路。集成電路產業(yè)革命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席卷全球,但中國未能參與其中。如今,參與到芯片龐大產業(yè)鏈中的企業(yè)和機構越來越多:海思、紫光、大唐、中芯國際、長電科技……十幾年間,當年的探路者和同路人風流云散,后來者仍在不斷跟進。

談及世界CPU領域現狀,倪光南院士指出,CPU芯片和操作系統是網信領域最基礎的核心技術,中國在這方面還受制于人,常被比擬為“缺芯少魂”。實踐表明,每一種CPU在市場競爭中要取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生態(tài)系統。目前世界上最流行的是兩種架構的CPU是基于Intel架構(x86)和基于ARM架構的CPU。

未來RISC-V很可能發(fā)展成為世界主流CPU之一,從而在CPU領城形成Intel、ARM、RISC V三分天下的格局?!癛ISC”表示“精簡指令集計算機”,而其中“V”表示伯克利分校從RISC開始設計的第五代指令集。其技術水準完全可以與當今世界上頂級CPU相比。倪光南院士認為,RISC-V可能是中國芯片業(yè)的一個機遇。

我國芯片產業(yè)創(chuàng)新的更多機遇和空間在哪里?自主創(chuàng)新所需的人才、資金、政策、市場需求探查又該如何完善?自主創(chuàng)新的同時如何做到安全可控?這一連串的答案,倪光南院士都將在2019世界計算機大會中的“計算機未來”主題論壇中的演講中一一揭曉。

談及對2019世界計算機大會的展望,倪光南院士談道,即將舉辦的2019世界計算機大會提供了匯聚計算機產、學、研、政、商、用各方資源的開放共享平臺,希望可以圍繞計算領域尖端技術前瞻與產業(yè)化發(fā)展、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融合、產業(yè)鏈國際合作發(fā)展、全球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成果等話題進行深入交流探討,共創(chuàng)全球科技未來新時代。

據了解,2019世界計算機大會由湖南省人民政府、工業(yè)和信息化部聯合主辦,將于2019年9月9日-11日在湖南省長沙市舉辦,此次大會以“計算萬物湘約未來”為主題,圍繞計算領域尖端技術前瞻與產業(yè)化發(fā)展、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融合、產業(yè)鏈國際合作發(fā)展、全球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成果等話題進行深入交流探討。

分享到

xiesc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