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一:甲骨文公司高級技術架構師Tom Kyte。

在甲骨文看來,數據中心軟件高效整合主要需要注意三方面:首先需要整理和發(fā)現數據中心的軟件資產,并且進行相應的資源配置;其次,所有軟件補丁變化變更的管理;最后就是軟件資源的配置和合規(guī)性的管理。“整理數據中心的軟件資產非常重要,比如有些用戶的企業(yè)數據庫非常多,原本以為可以全部掌控數據,但是卻發(fā)現仍然有很多沒有掌控,這種‘變量’無疑會增加數據庫管理的負擔;在補丁管理方面,我們回顧過去發(fā)生的很多安全事故,會發(fā)現很多都是補丁沒有及時更新造成的;此外,軟件合規(guī)性也非常重要,確保所有軟件符合安政策。”Tom Kyte補充道。

以數據庫為例,傳統數據庫的部署以及管理方式就面臨這種問題,性能、擴展性和可靠性都逐漸不能適應當前數據中心的需求。無論是在硬件、軟件以及人工層面都需要耗費巨大的成本,并且在部署新解決方案復雜且緩慢。

多租戶是云中數據庫整合的最佳方式

毫無疑問,數據中心在經歷過硬件整合階段之后,軟件無論是部署方式還是管理方式都需要做出相應的調整。尤其是當前數據中心又開始走向混合云模式,用戶不僅僅需要考慮私有云環(huán)境,還需要考慮如何更加有效利用公有云的資源,這也使得企業(yè)數據庫需要更多考慮未來的業(yè)務模式。

當前,數據庫整合往往擁有三種方式。第一種是虛擬機模式,每個數據通過一個OS的鏡像及硬件進行整合;第二種是數據庫專有方式進行硬件、操作系統的整合;第三種則是最佳方式,理想構成是一臺機器、一個操作系統和一個數據庫。

 

圖二:甲骨文認為多租戶是云中數據庫整合的最佳方式。

通常,采用專有數據庫進行整合會給DBA帶來管理負擔,DBA除了需要對多個數據庫進行管理、升級、容災、備份外,還需要對每個數據庫分配的硬件資源進行調配。Tom Kyte表示:“第二種整合方式一旦數據庫數量增加就會給DBA增加很多管理難度。”

第三種整合方式最為理想,可以達到資源最佳利用和最為簡化的管理。甲骨文認為多租戶是最接近這種理想狀態(tài)的解決方案。“多租戶架構是Oracle數據庫過去二十五年以來最大的架構變化,Oracle把數據庫做成可插拔式數據庫,最多可達250個,然后用單一數據庫的實例進行操作。這種方式大幅降低了DBA管理數據庫的難度。” Tom Kyte表示道。

圖三:甲骨文的多租戶數據庫架構,可插拔式的數據庫方式大幅提升數據庫管理效率。

Tom Kyte還表示:“過去三十個數據庫就相當于三十個實例,DBA們要同時管理三十個數據庫。比如,進行補丁升級、容災備份等工作時就會非常繁瑣。另外這種方式也需要占用很多資源?,F在通過多租戶解決方案,三十個數據庫卻只有一個實例,需要處理的流程和工作就大幅簡化。并且這種數據庫虛擬化可以保證數據的隔離,同時達到SAL級別的資源管理。”

根據IDC以及Garnter等權威調研機構的報告,混合云會在不久的將來成為用戶IT的常態(tài)。云計算經過多年發(fā)展之后,用戶們發(fā)現混合云其實才最為適合的方式,既有私有云的安全性和自動化服務,也可以需要額外資源的時候快速、靈活的求助公有云。甲骨文近年來加大了向云計算轉型的力度,在今年的Oracle Open World上,甲骨文就表示要全面擁抱云,甲骨文的數據庫即服務就是非常的例子,在數據庫層面為用戶很好地實現多種云環(huán)境的部署。

“從長遠來看,多租戶環(huán)境下的可插拔數據庫是甲骨文提供數據庫即服務的基礎。我們發(fā)現越來越多用戶選擇這種方式做開發(fā)、測試甚至是生產。甲骨文的多租戶架構非常適合于用戶在私有云、混合云以及公有云環(huán)境下進行部署和采用,用戶可以快速擴展其能力,并且進行云之間的遷移是非常簡單的,云遷移中的裝載與卸載就是簡單的插拔。”Tom Kyte表示道。

目前來看,公有云服務提供商也看來了混合云的大趨勢下數據庫即服務的價值,開始借助開源數據庫來拓展這個市場。比如,Amazon最近推出了其數據庫即服務Aurora,主打低價格和高性能。對此,Tom Kyte表示:“Amazon Aurora的實現方式和路徑還是基于MySQL,性能方面還有待進一步判斷。”

總體而言,甲骨文作為做傳統數據庫起家的廠商,在混合云時代下,其實是更能理解用戶在混合云環(huán)境中的需求,近年來隨著甲骨文從各種產品到運營方式都開始轉向云計算,尤其是甲骨文核心數據庫業(yè)務對于云計算的全面適應,甲骨文數據庫的用戶們也能加快邁入混合云環(huán)境。

分享到

shaolong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