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空間的比較
Dropbox的免費空間只有2GB,但我們可以通過邀請來增加免費空間。
Google Drive默認空間有5G。
SkyDrive自4月24日起已經把免費儲存空間從25GB降至7GB。
收費存儲空間大小和價格
Dropbox:
50GB: $9.99/月:$99/年
100GB: $19.99/月:$199/年
1TB 以上: 五名使用者 $795 起
Google Drive:
25GB: $2.49/月
100GB: $4.99/月
1TB: $49.99/月
16TB: $799.99月
SkyDrive:
20GB: $10/年
50GB: $25/年
100GB: $50/年
隨著SkyDrive的升級,推出了付款計劃。三大云存儲都可以擴展使用空間。
在價格上,顯然Dropbox非常貴。同取100GB作為對比,Dropbox需要 $199/年,Google Drive需要 $60/年,而SkyDrvie僅需要 $50/年,并且有傳言說可能以后會將至 $10/年而大小上,Google Drive最大居然支持到16TB,不得不說筆者還是略感驚訝的!需要特別注意的事,在購買Google Drive的同時你的Gmail賬號將自動升級到25GB(任何收費空間計劃)。
平臺的支持
客戶端平臺支持的比較
這里說的平臺的支持是指客戶端平臺的支持。關于Web端,那就是瀏覽器和響應插件的事了。下面再說。
三大云存儲均支持主流的WINDOWS、MAC、IOS。微軟的SkyDrive當然支持了window phone系統(tǒng),Google的Google Drive似乎也是理所應當?shù)闹С至薃ndroid。Dropbox在平臺的支持上稍有優(yōu)勢,支持Linux和黑莓智能機系統(tǒng)。
支持的文件格式
SkyDrive和Dropbox的Web應用程序的內置文件瀏覽器中最常見的文件格式,包括Office套件的常用格式,PDF文件、視頻和圖像文件 格式。Google Drive支持30多種格式,甚至包括Photoshop樣機文件、Illustrator文件和AutoCAD圖紙。而有異于SkyDrive和 Dropbox的是,Google Drive無需額外的軟件。
備份和恢復
這一點上三大云存儲都提供了備份和恢復功能,Dropbox提供30天之內的任何文件的恢復,Google Drive也有回收站的功能 SkyDrive只要你刪除的不是Web程序內的文件夾,也都是可以恢復的。
簡單的比較了三個云存儲的基本之后,再來看看Google Drive的特性
性能上的小特征就不提及,在此只介紹筆者個人認為值得關注的三大方面的特性
云和協(xié)同創(chuàng)作
這也算特性?這是云存儲的基本!但,最基本的東西需要做的最好。Google在宣傳片里強調的就是這一點。
搜索和識別
哦,搜索。當然,這是Google推出的云存儲服務,怎么能忘記本行,但智能的是,Google不僅講搜索融合進了Google Drive更內置了OCR(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文本識別)技術和Google Goggles技術。
OCR
比如筆者搜索“sin(x)”會把筆者的文件里所有包含這個詞的文件全部出現(xiàn),下面一個是doc文檔,還一個是PDF文件。可見,Google的OCR可以將圖片或PDF文件直接轉化成文本識別。
Google Goggles
如果之前用過Google Goggles的人,絕對對此都會相當滿意的,以為它真的十分強大。筆者這次用”skydrive”作為關鍵詞。
可見圖片中沒有出現(xiàn)“skydrive”但是依然可以搜索出來。也算是Google Drive整合的智能特性之一吧。
有人說同步的工作dropbox完全可以勝任,搜索的功能,借助evernote可以簡單實現(xiàn),OCR的功能可以借助OneNote實現(xiàn),關于協(xié)同創(chuàng)作,skydrive+office才是王道,那會有人問:
那到底Google Drive有什么地方區(qū)別于其他兩個存儲?怎么引發(fā)革命的了?
完全在云端
這一點才是這次Google Drive推出而引發(fā)革命的重中之重!
在 Dropbox 流行已久,SkyDrive也在這幾年逐漸成長著,Google Drive橫空出世,就像筆者一開始說的,不拿出點真技術,是不會吸引人的。這次在筆者看,Google像Apple有點像,因為這次Google也想改 變世界:Google希望所有的用戶不僅僅是把文件存放在云端,就連創(chuàng)作,瀏覽,使用等一切相關的工作也全部在云端。
筆者單純的在第一 次用Google Drive的時候想測試一下Google這次配備的存儲服務器速度如何的時候(畢竟youtube上傳的速度比其他視頻網站快的不是一點兩點)。發(fā)現(xiàn)筆者 上傳的1.2GB的一個視頻文件下載下來僅有4K大小,筆者以為可能是下載工具的解析問題,又重新試了一次,還是4K。抱著疑惑,點擊這4K的文件看看能 有什么奇跡發(fā)生吧,結果令筆者不敢相信的是,它居然在筆者的瀏覽器中直接打開了!
Google Drive將默認的下載方式設定為只下載文件的鏈接或者說是快捷方式,一切還是在云端。這也非常符合Google的風格:它本質上就是一家互聯(lián)網(Web)公司,將一切數(shù)據與編輯工作放在云端來處理。
對 Dropbox 來說,本地是其文件最終的歸宿,云端只是一個中轉和備份的場所;對 Apple 來說,應用是其文件最終的歸宿,脫離應用的 iCloud 甚至沒有一個能夠讓用戶訪問自己文件的方法;對微軟來說比較復雜,在新版 Skydrive 發(fā)布前,Office 是其文件最終的歸宿,現(xiàn)在其類似于 Dropbox,而未來可能會向 iCloud 靠近。而 Google Drive 則有所不同,從其當前發(fā)布形態(tài)就可以看出來,Web 是其服務的核心。
這一步在筆者認為 是Google以Web為核心的觀念下,非常重要的一個舉動。像兩年前chrome OS推出是Google自信滿滿的說以后Web操作系統(tǒng)才是未來一樣,這一次Google又將云端提升到了一個高度。而 Google Drive,與其說是一個跨平臺同步的云存儲服務,更不如說是 Google Web 操作系統(tǒng)的文件系統(tǒng);是 Google 從搜索時代開始、Chrome 時代全面展開的云平臺戰(zhàn)略的延續(xù)和核心,目標是讓用戶最終全面轉向 Web 應用。
在這又不得不回頭說 說平臺支持的問題,筆者在對比Dropbox、Google Drive和SkyDrive的時候寫道是客戶端平臺的支持,那么作為Google Drive出現(xiàn)了客戶端這個東西,筆者還是十分詫異的。這就好像是打自己的臉,一邊宣揚云端系統(tǒng)的好,一邊倡導所有人去轉向Web系統(tǒng),一邊自己又做了平 臺客戶端。因為Google除了chrome以外基本沒有客戶端,(Picasa 是收購而來,Gtalk 早已停止開發(fā),就算這倆是,現(xiàn)在也已經都有了web版的替代。)Google Drive 本地客戶端也許只是為了適應用戶的使用習慣而推出的一個本地管理工具,畢竟對于用戶來說,比如筆者。徹底在云端管理和構建自己的資料依然需要時間,依然是 一種難以接受的模式。
但有人很不爽,為什么一個文件的執(zhí)行和操作要在云端執(zhí)行?Web應用有什么好的?
筆者覺著大概有兩點優(yōu)勢:
第一,由于所有的操作都在云端,夸張點說你的電腦甚至不需要CPU,顯示器和網線成了未來的關鍵。
第二,解決了支持文件格式的問題。最簡單的例子,比如Linux下播放個MKV文件,還需要在播放器上添加新的解碼器支持。以后只要這格式云端支持,本地還是只要顯示器就足夠了!
Google Drive第三方
這應該是Google云端操作的一個重要分支,因為一個完整的系統(tǒng),需要眾多軟件的支持。那么這次推出Google Drive服務的同時,也沒有將外部開發(fā)者甩在后邊。Chrome網絡商店此前已提供了18款整合了Google Drive功能的網絡應用,而Google Drive的SDK工具包已經向所有外部開發(fā)者開放。
目前Google Drive網站上已經提供了18款應用程序,如地圖編輯應用MindMeiser,用戶可借此查看、共享和編輯地圖文件。HelloFax則是一款給文檔 簽 名和發(fā)送傳真的應用。Lulu應用允許用戶通過Lulu服務公開發(fā)表文檔。Aviary圖片編輯器應用則允許用戶對圖片進行修改。Google這次其實相 當于給這些軟件也彌補了一個空缺,讓這些軟件能通過Google Drive做到協(xié)同創(chuàng)作和分享。
這次Google Drive的服務條款,內容著實的又會讓很多人望而卻步。以下引用自網絡:
當你向我們的服務上傳或提交了內容,你將于全球范圍內授予了 Google 使用、托管、保存、重制、修改、創(chuàng)造衍生作品、及公開發(fā)表、展示、分發(fā)相關內容的許可。在該許可中你所授予 Google 的權利將僅限于運營、推廣、改進服務或開發(fā)新服務。即使你停止使用我們的服務,Google 仍將持有該許可。
對此,ZDNet 的 Ed Bott 直言“或許 Google 所在的星球跟我們的不太一樣”。盡管他還沒真正用上 Google Drive(大部分普通用戶都遇到這樣的情況,只能等 Google 郵件通知“您的 Google Drive 已經準備就緒”),但就他所了解到的情況,他認為 Google Drive 不僅復制了 Dropbox 的功能(此話并不完全正確),還復制了 Dropbox 過去所犯的錯誤(去年六月 Dropbox 曾因類似的條款問題遭到用戶質疑)。
難道 Google 就沒有人看看這個條款,問問自己“我們的用戶看到這個會怎么想”嗎?顯然沒有。
Google 內部有沒有人提醒“嘿,記得 Dropbox 曾經犯過這樣的錯誤并為此道歉了一整個星期嗎?” 我想也沒有。
看起來 Google 確實在重蹈 Dropbox 的覆轍。面對質疑,Google 發(fā)言人終于按捺不住透過 BusinessInsider 對條款進行澄清:
你仍舊保留著任何與你上傳內容相關的知識產權。簡而言之,你的仍舊是你的。
這句話有讓你感覺好一點嗎?嗯,我也沒有。
另外,對于以索引用戶的搜索、社交、郵箱信息并推送針對性廣告謀生的Google來說,如果其對用戶的個人文檔也采取同樣的策略,那么可以想象未來針對 性廣告會多么的精確。隱私政策對于這個網絡安全視為金的時代,Google著實的要認真考慮了,如果用戶因隱私政策而拒絕這款產品,那才是最悲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