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計算給網絡教育帶來怎樣的變革?
網易 發(fā)表于:13年02月22日 11:13 [轉載] DOIT.com.cn
他曾懷揣夢想和僅有的200美元只身求學美國,他曾是華爾街IT業(yè)和金融界的弄潮兒,他曾擔任上海證券交易副總工程師,負責建設新一代交易系統,他就是國家“千人計劃”專家、歐美同學會副會長陳忠蘇。在陳忠蘇身上,總能感受到閩南人特有的敢闖精神。如今,他卻投身遠程教育,首次將“云計算”模式引入網絡教育。
陳忠蘇坦言自己在上證所10年,深刻感覺到中國IT行業(yè)低效的弊端,決心自己開創(chuàng)一番事業(yè),采用一種高效的計算模式。早在2007年,陳忠蘇就為自己的事業(yè)定下了云計算這個大方向。有人說,我國網絡教育從未真正開始,陳忠蘇也直言我國網絡教育存在很多問題,但正因為有問題,才有發(fā)揮的余地。
陳忠蘇說我國網絡教育發(fā)展最大的障礙在于成本過高,學校教育經費有限,做網絡教育投入高,質量就難以保證,所以很多在線教育做到后來就不了了之。另一方面,一些高校也害怕實現網絡化,網絡教育實現后,大批老師面臨失去飯碗的威脅,政府也要考慮這些老師的安放問題,這里面有不同利益集團博弈的過程。
“我國網絡教育試點可以說是失敗,但不能因為失敗而停止前進。”陳忠蘇說:“中國人口眾多,傳統教育效率低下,如果按照傳統教育模式很難滿足目前教育需求,網絡化是必需要走的道路。”
2012年,他入選國家“千人計劃”,一定程度上代表他的“云計算”教育模式得到國家認可。對于這項重大的國家人才政策,陳忠蘇說不管用多么溢美之詞都不為過。“千人計劃能改變一些海歸命運,用任何高評價都不過啊。我特別看好青年千人計劃,他們未來肯定比我們這一批強,他們更早的獲得支持。”陳忠蘇說。
陳忠蘇帶領的全景賽斯團隊將打造怎樣的網絡教育?云計算的引入將給網絡教育帶來怎樣的變革?海歸博士創(chuàng)業(yè)有哪些困境?近日,國家“千人計劃”專家陳忠蘇接受新華網記者專訪。
網絡教育相對傳統教育優(yōu)勢在哪?
網絡教育最大的優(yōu)勢是節(jié)約成本。對于很多高校來說,大三大四學生很多時間不在課堂學習,如果給他們大三大四時期使用網絡教育,將會騰出師資、教室等硬件,學?梢岳眠@些資源擴大招生規(guī)模;另外,網絡教育特別適合連鎖機構培訓,連鎖店因分部廣、人員多,不適合集中安排培訓,而且員工流動性很大,很多不足三個月,但是新人招聘過來又不得不進行培訓,如果施行面授,老師和教室都很難安排過來,用網絡教育系統就能很大程度節(jié)省了成本,同時保證了效果。政府政策宣貫和行業(yè)協會的繼續(xù)教育等人數眾多,學員覆蓋面廣的全國和地區(qū)性的培訓如公務員考試,注冊會計師繼續(xù)教育,生產安全等也很需要網絡技術進行培訓。 網絡教育第二大優(yōu)勢就是學習者可靈活支配學習時間地點。很多人沒時間脫產學習,但又不愿意拿在職教育文憑,他們這群人是網絡教育市場重要消費者。
您是國內首次將云計算引進網絡教育領域的專家,云計算技術能給網絡教育帶來怎樣的改變?
云計算給網絡教育帶來最大福利是成本大大降低。我們首先要理解云計算的概念,云計算是計算機資源使用模式的改變,把分散的資源集中利用。如果我們不采用云計算這種模式,每為一家機構搭建網絡教育平臺,就會重新購置服務器,網絡帶寬,購買軟件、找人維護,這樣投入非常大。其實我們買來電腦不是24小時都在使用,如果電腦服務器放在云端,我不用的時候有別人在用,等于在跟其他人共享資源,這樣只需按照我的使用量還付費。
現在IT行業(yè)開口即“云計算”,您怎么看待這個現象?
我在2007年鎖定云計算這個創(chuàng)業(yè)方向,當時國內還沒有人提云計算概念,F在市場上真“云”假“云”魚龍混雜,很多公司想躋身云計算行業(yè),可能為了身份象征。假云成本壓不下,價格在真云面前又沒有競爭力,這樣公司只會走進死胡同。
線上教育的發(fā)展到一定程度,是否可取代傳統教育?兩者的矛盾該如何調節(jié)?
網絡教育是發(fā)展必然趨勢,但不能取代傳統教育,只能作為教育輔助或起部分替代作用。傳統教育的感情交流、頭腦風暴、人的主動性是網絡不可替代的。傳統教育轉向網絡教育過程中,教師定位將發(fā)生轉變。在網絡教育中,老師只是課程輔導員,不直接授課,但是老師要參與課程的研發(fā),更像個課程研究者。
您在美國華爾街工作也是風生水起,最后為什么還選擇了回國?
回國主要是基于對中國未來的判斷,我非常看好中國未來發(fā)展。上世紀70、80年代,在美國有一批臺灣留學生找不到工作就回臺灣,趕上經濟騰飛都坐上了大老板的交椅。另外,我在美國待了20年,感覺一切都熟悉,希望找到新的點還引發(fā)創(chuàng)造激情。每個人性格不一樣,我不想安于現狀。美國市場相對穩(wěn)定,市場潛力沒有國內大。
您回國一直是從事金融相關的工作,怎么想到做教育行業(yè)?
做企業(yè)最重要是找準市場,在一個相對成熟的市場很難做大。國內網絡教育目前是爛攤子,正是因為爛攤子才有機會做好。網絡教育的意義在于降低教育成本,提高教育效率。中國人口眾多,傳統教育資源投入太大,要達到人口整體素質提高,網絡教育是必須走的路。
在國內創(chuàng)業(yè)最大的阻力是什么?
目前困難壓力,公司目前在做產品,要跟市場合拍,過快過慢都不行;另外中國市場化不明顯,政府采購行為,云服務采購還沒有納入企業(yè)和政府的采購體系中,采購規(guī)劃還是老一套,流程老一套,而且有些機構是靠關系好做生意,這種比較累。
您2012年入選國家“千人計劃”,您怎么看待國家這項人才政策?
千人計劃能改變一些海歸命運,用任何高評價都不過啊。我特別看好青年千人計劃,他們未來肯定比我們這一批強,他們更早的獲得支持。